承襲過往的創造者
愛德華•馬奈 (Edouard Manet)
1832~1883
作者簡介
愛德華•馬奈(1832-1883)是法國19世紀著名畫家,印象派領袖。他到各地美術館臨摹和研究前代大師們的作品。
1865年展出的馬奈另一件作品《奧林匹亞》同樣以其離經叛道的藝術形式掀起了一場軒然大波,遭到了評論界和新聞界的猛烈攻擊,被咒駡為"無恥到了極點"。以左拉為首的進步作家和青年畫家們則為馬奈喝彩。左拉說:"馬奈將在盧浮宮占一席地位。"這場爭論使得馬奈名聲大振,一批年輕畫家聚集在他周圍,他們受馬奈新穎畫風影響,努力探求新的藝術風格與手法,被當時人諷刺為"馬奈幫",這就是後來著名的印象派,馬奈無形中成為這些印象派畫家的領袖。馬奈以其強烈的繪畫敏感性和其典範性的作品,使他所處時代的繪畫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1883年4月30日 ,馬奈病逝。馬奈這一名字出典於拉丁文題銘 Manet et manebit,意思是:"他活著並將活下去"。
重點簡介
-
1832 年生於巴黎一個富有的家庭,母親是瑞典的王儲的乾女兒,父親是一位行政長官同時也是法官,希望馬內有一天能跟他一樣接續他的工作
-
馬奈對社會和政治沒有什麼興趣,他的反抗意識也就十分自然地表現在繪畫上了。
大師的命中注定-努力
-
從小便喜愛繪畫,並立志要成為一位畫家。他於 1850 年進入托馬.庫提赫畫室,同時拼命吸取各派古典繪畫大師的藝術精華
-
馬奈雖厭惡學院派,但也不喜歡學院反對派
大師的命中注定-堅持
-
反對繪畫的矯柔做作,而以強烈的色彩來替代過於黯淡的表現。
-
唾棄那種根據自己看到的而非感受到的作畫方式。希望在畫布上傳達自己深刻的感情,及反映事物的真相。
-
他認為,主題對繪畫來說是次要的
大師的命中注定-曲終
-
1870 年,他的健康狀況惡化,但他仍不顧一切地堅持創作,而女人始終是他最喜愛的主題。
草地上的午餐﹝The Picnic﹞
1863 年
油彩‧畫布,208 x 264.5 公分
奧賽博物館,巴黎,法國
-
裸體女人是馬奈最喜歡的模特兒默朗,中間男子是雕塑家萊恩豪夫,側面的是馬奈的一個兄弟。
-
摒棄漸弱色彩和模糊的中間色調,以求對物體清晰和明確的表現
-
畫中的人物被塗上平淡的色彩,沈浸在空氣之中.表現出驚訝的神色,似乎在等待什麼東西,而他們眼神中的不安,以及用挖苦式的冷漠手法來處理的冷色調.似乎正在揭示現代社會中的憂慮。
誰被當為午餐?
-
反學術性的,帶有政治色彩,圍繞這幅畫發生的風暴已經使作為現代藝術裡的學術上討論的基準。
-
畫裡裸體不是個女神也不是神話人物,只是一個被放置在現代擺設的當代巴黎婦女。
-
多數人認為這件作品十分粗俗並且引發出 “誰被當為午餐?”的問題. 那些批評家對於馬內的技術能力也有許多意見。
奧林匹亞
1863 年
油彩‧畫布,130.5 x 190 公分
奧賽博物館,巴黎,法國
-
人們對這幅身體瘦弱維納斯畫似乎把傳統上對於維納斯所設定的審美標準打亂了感到驚訝和氣憤。
-
大量的塗色和深淺色彩的對比運用,以及性惑的輪廓線條,使豐滿的裸體女人更加突出。
-
散發出一種神經質的恐怖氣氛,她象徵著恥辱和偶像的魅力,這是社會中的可悲現象。而其完美無缺的線條,則隱含著人性中最邪惡的東西。
-
這條黑色的綢帶,使她與自己的身體分開來,並使生理上的邪念,平靜、純真且無視羞恥地表現出來,完全將該裸體畫中的貞女的獸性,讓觀眾自己去想像,並且對大城市中賣淫的風氣,和陳設中所隱含的最原始的粗野行為提出辯解。
短笛手
1866 年
油彩‧畫布,160 x 98 公分
奧賽博物館,巴黎,法國
- 小兵的臉部,我們看到了日本繪畫的影響﹝在風格和採用淡色方面﹞,人物用右腳站穩,產生完美的平衡,左腿伸展,雙臂彎曲而短笛放在嘴上;清晰的邊線勾畫出外形,褲子兩邊的黑色邊線,使外形更加鮮明。抽象的背景,既無橫面又無豎面,馬奈以單一而又和諧的色調來勾畫其臉部。
-
這幅畫共使用了三種基本色調:褲子的紅色被赭石色的背景所烘托出來,使其更加突出;緊身上衣和帽子的黑色連成一塊.而不去講究手臂的外形;赭石的底色,在畫的邊緣逐漸加深,形成主角生活和演奏的空閒;紅色和黑色這種基本色調間的主要關係,被衣扣和布景的金黃色,以及托住樂器的白色披帶所突顯出來;最強烈的黑色,是小音樂家的眼睛,眉毛的清晰線條,加強了眼部的表情。這個臉看起來雖然如此簡單,卻展現了馬奈高超的繪畫手法,以及其全部的經驗。
左拉像
1868 年
-
開著的書以明亮的色彩與整體的暗色─赭色、紫色和黑色,形成鮮明的對比。這本處在一大堆雜物之間的書,無疑地是畫中人物的象徵,其中還包括了日本的屏風和歌蘑的畫。
-
馬奈對日本藝術的興趣,更表現在人物臉部的處理上,那就是塗上了大量的色彩。
-
在埃米爾. 左拉 先生的肖像畫中,主題沒有放在人物上,而是放在牆上,尤其是貼著的一些日本畫。這幅畫中,人物的臉部幾乎沒有表情,而且意義含糊不清。至於馬奈十分喜愛的黑色,其實很難看,而且沒有魅力」。
-
這幅肖像,唯一的貢獻是在室內光線的處理上,它使形象更加突出,並且有明暗起伏的感覺。這種光線的運用,似乎在揭示馬奈當時的生活氣氛,和這個充滿藝術氣息的時代。」
賣啤酒的女侍
1879 年
油彩‧畫布,77.5 x 65 公分
奧塞美術館,巴黎,法國
-
馬奈也致力於描繪都市人的生活百態。他尤其喜歡流連於酒肆(不但可以喝酒,還可以看表演)冷眼旁觀都市的小人物。馬奈的《賣啤酒的女侍》正是可以包羅上述情景的一幅書作:隨意而生動地打破「一般所謂」的主角、配角、個體、整體的次序。
-
馬奈於 1870 年代創作了許多幅以酒館、咖啡座為場景的畫作,他可以輕易地掌握著現場人物生動、傳神的表情,並迅速地表現在畫布之上;也只有他可以將各個自成一格的人物,自然、流暢、合理地融於同一佈局之內。
-
馬奈所運用的是一種所謂「離心式」的構圖,焦點從畫面中心開始向外擴散,一直到畫框以外。在這喧嘩無度的公共場合,我們得自行定位並找尋吸引我們的人、事、物。
死了的鬥牛士
1864 年
油彩‧畫布,75.9 x 153.3 公分
國家藝廊,華盛頓,美國
-
馬奈利用明與暗的對比,以顯露的方式畫了一幅名為《死了的鬥牛士》的油畫,傳達出死亡對人的震撼效果。
-
作品當中,各種明暗之間的對比都十分一致,明暗值的數目亦十分的少,因此觀賞者幾乎只在一瞬間就能看清全部畫面,好像看到一種類似照相的現實景像。除此之外,由於畫中各個明暗區域所形成的形樣十分強烈,使我們在注視鬥牛士的軀體時,不會覺得他周圍的空間與我們所存在的空間是一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