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設計史論 (70)
- Nov 13 Fri 2015 14:57
工具人廣告教會我們的幾件事情
- Nov 24 Mon 2014 15:58
溫圖利(Robert Venturi,1925- )- 後現代主義之父
溫圖利(Robert Venturi,1925- )- 後現代主義之父
美國建築設計家
奠定建築設計上的後現代主義基礎的第一人。1969年提出 少就令人厭煩 的原則,向"少就是多"的現代主義提出了挑戰。
- Sep 01 Mon 2014 17:23
透視有多重要,不然你看看你旁邊的人畫的......
透視圖到底有多重要
Perspective is the rein and rudder of painting
【透視是繪畫的準繩與指標】
--- Leonardo da Vinci
- Jul 09 Wed 2014 15:58
邁克.葛瑞夫斯(Michael Graves),紐約白派的重要代表之一
郭九設計-設計史
邁克.葛瑞夫斯(Michael Graves),紐約白派的重要代表之一
邁克.葛瑞夫斯(Michael Graves;1934年7月9日—)是一位美國建築師,也是紐約白派的成員。七十年代中期以後,風格逐漸改變,葛瑞夫斯則成為後現代主義建築的重要人物之一。
葛瑞夫斯出生在印第安納州,曾在辛辛那提大學就讀學士學位,以及哈佛大學就讀碩士班。
1964年葛瑞夫斯在紐澤西州的普林斯頓開設了建築師事務所。同時也在普林斯頓大學的建築學院任教。他的建築師事務所在普林斯頓和紐約都有辦公室,除了管理他在Target品牌下的設計產品外,也負責各式各樣的商業建築案、室內設計案等。
1999年,葛瑞夫獲得了美國國家藝術獎(National Medal of Arts)。
2001年,得到美國建築師學院(en: American Institute of Architects)的金獎。
2003年,不名病因(疑似細菌性腦膜炎)導致葛瑞夫腰部以下癱瘓,但他仍坐著輪椅積極參與各種設計案,包括底特律藝術學院的建築案。
- Jun 21 Sat 2014 14:21
「浮世繪」 與 羅特列克
郭九設計-設計史 羅特列克
--------------------------------------
「浮世繪」特色及歷史背景與羅特列克之異同
1.「浮世」二字源自佛教用語,是泛指世間林林總總,即眼見耳聞的社會百態。十七世紀末,它被日本人應用到美術方面,『浮世繪』三個漢字於是在一六八○年代開始流傳開來。 早期浮世繪包括以美人繪為主的風俗畫及風景畫(紙或絹上彩繪),後發展成木版畫。三百年前的江戶(今東京),因德川幕府之駐地而興旺,戲劇美術也隨之發展。百姓通俗的『歌舞妓』與反應民情的『浮世繪』隨之流行起來。日本當時曾有句俗話:『江戶兒當天的積蓄是見不到隔日的陽光。』來形容當時這種消費力,可見那時的歌舞藝妓和相撲賽如何風靡,撐起的一片繁華景象都在『浮世繪』中被畫家表現出來。
浮世繪是日本德川時代(1603-1867),隨著風土文化的發展而興起的一種民間版畫藝術。它的淵源來自原有的“大和繪”。“大和繪”是專供貴族鑒賞和在上層社會中盛行的一種帶有濃厚裝飾性的藝術;而浮世繪是表現民間日常生活和情趣的一種藝術形式。
![]() |
俵屋宗達 源氏物語屏風 |
圖片來源 |
![]() |
尾形光琳 紅白梅圖屏風 |
圖片來源 |
- Jun 11 Wed 2014 19:21
解構主義(deconstructivism)與現在建築之應用
郭九設計-設計史 解構主義
解構主義(deconstructivism)
解構主義建築是一個從1980年代晚期開始的後現代建築思潮。它的特點是把整體破碎化(解構)。主要想法是對外觀的處理,通過非線性或非歐幾里得幾何的設計,來形成建築元素之間關係的變形與移位,譬如樓層和牆壁,或者結構和外廓。大廈完成後的視覺外觀產生的各種解構「樣式」以刺激性的不可預測性和可控的混亂為特徵。
- Jun 09 Mon 2014 16:56
現代主義經典家具設計大師—約瑟夫·霍夫曼
郭九設計-設計史 設計師
現代主義經典家具設計大師—約瑟夫·霍夫曼
約瑟夫·霍夫曼是19世紀末「維也那分離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也是早期現代主義家具設計的開路人。早年霍夫曼在德國慕尼黑學建築設計,後投入瓦格納門下。
1897年,霍夫曼加入「維也納分離派」。這個學派是一個由一群先鋒藝術家、建築師和設計師組成的團體,成立於1897年。其口號是「為時代的藝術—藝術應得自由」,宣誓與過去的傳統決裂。以其既統一於功能主義的創新意味而又能各具特色的巨大成就,影響著後世許許多多的設計師。
1899年,霍夫曼被任命為維也納工藝美術學院的建築設計教授。
1905年,霍夫曼提出「人們的指導原則是功能,實用是人們的首要條件,人們必須把精力集中在適當的比例和材料的正確使用上。人們應該在需要裝飾的時候才去尋求裝飾,而不應不惜代價去裝飾。」
1914年,他參加了科隆舉辦的「德意志製造聯盟展覽」。
1941年,從維也納工藝美術學院退休。
- Jun 05 Thu 2014 15:07
中國傳統屋頂形式
郭九設計-建築史 設計史 建築考試
-----------------------------------------------------------------
學習空間設計的同學是否對於中國傳統屋頂形是感到疑惑呢?
在這裡為同學們簡單介紹一下。
- Jun 04 Wed 2014 14:03
美國普普藝術代表人物—羅依·李奇登斯坦(Roy Lichtenstein)
郭九設計-設計史 普普藝術
美國普普藝術代表人物—羅依·李奇登斯坦(Roy Lichtenstein)
羅依·李奇登斯坦(Roy Lichtenstein,1923-1997)是美國普普藝術代表人物。1923年出生於紐約。早年曾就度俄亥俄州立大學美術系,1943-1946年間因二戰爆發被迫服役而中斷,戰後他再度返校進修,於1949年取得俄亥俄州立大學藝術碩士學位。並於1951年首度舉行個展,一直擔任商業藝術家兼設計師,從事櫥窗藝術設計直到1957年為止。早年為普普藝術家,1970年後作品開始解放,逐漸走向超現實風格。
網點、粗黑的線與原色是李奇登斯坦的藝術語彙。所表現出來的就是美國六○年代的普普文化,是生活裡熟悉的,任何人都可以看得懂的主題。自1961年起,他受到兩個兒子畫卡通漫畫同樂,以及受周圍所交往的普普藝術家們的影響,他開始模仿並放大連環漫畫的畫面,再配以照相製版所用的網點圖案。
- Apr 23 Wed 2014 17:18
華麗情慾創作大師-古斯塔夫·克林姆(Gustav Klimt)
華麗情慾創作大師-古斯塔夫·克林姆(Gustav Klimt)
古斯塔夫·克林姆(Gustav Klimt,1862年-1918年)生於維也納奧地利知名象徵主義畫家。他創辦了維也納分離派,也是所謂維也納文化圈代表人物。
克林姆畫作特色在於特殊的象徵式裝飾花紋,並在畫作中大量使用性愛主題。畫中主角大部分都是女人,主題則為「愛」、「性」、「生」與「死」的輪迴宿命。因此招致不少保守派畫家的負面評價。
1876年,克林姆獲得了前往維也納藝術工商學校(Kunstgewerbeschule)的獎學金,並在該校就讀至1883年,受訓成為一名建築學畫家。當時,他崇敬一流的歷史畫家漢斯·馬卡特。
1879年,克林姆和弟弟恩斯特及同學麥希合資成立「藝術公司」(the Künstlercompagnie),開始承接商業性的委託工作。
- Sep 02 Sun 2012 13:03
挑逗十二星座 維多利亞時代的裸體星象圖
- Jul 02 Mon 2012 20:06
歷屆世博海報嚇嚇叫(世博系列Part3)
- Jun 30 Sat 2012 19:34
歷屆世博海報嚇嚇叫(世博系列Part2)
- Jun 28 Thu 2012 18:34
歷屆世博趴趴走(世博系列Part1)
1851年—倫敦萬國工業博覽會
國家:英國
首屆世博會即1851年倫敦世博會,就展示了工業革命的偉大結晶——蒸汽機、火車頭、汽輪船、汽壓機、起重機、開槽機,鑽孔機,拉線機,紡紗機,造幣機,抽水機等,它們都使用了蒸汽機提供的強大動力。
- Jun 08 Fri 2012 14:15
【少,卻更好】(Less, but better)-迪特·拉姆斯(Dieter Rams)
【少,卻更好】(Less, but better)-迪特·拉姆斯(Dieter Rams)
迪特·拉姆斯(Dieter Rams,1932年5月20日-)為著名德國工業設計師,出生於德國黑森邦威斯巴登市,與德國家電製造商百靈(博朗)和機能主義設計學派有很密切的關係。
迪特·拉姆斯早年在德國威斯巴登的實用藝術學校學習建築設計及室內設計,後作為職業工業設計師從事設計活動。 20世紀50年代中期,拉姆斯等一批年輕設計師受聘於當時尚默默無聞的博朗公司,組建設計部,並與烏爾姆造型學院建立了合作關係。該院的產品設計系主任古戈洛特發展出一套系統設計的方法,而拉姆斯則成為該理論的積極實踐者。
1956年,拉姆斯與古戈洛特共同設計著名的留聲機SK-4,是一種收音機和唱機的組合裝置,該產品有一個全封閉的白色金屬外殼,加上一個有機玻璃的蓋子,被稱為"白色公主之匣"。
- Jun 06 Wed 2012 20:14
瑞士重要的平面設計家之一–艾米爾•魯德(Emil Ruder)
瑞士重要的平面設計家之一–艾米爾•魯德(Emil Ruder)
艾米爾•魯德(Emil Ruder,1914–1970)是瑞士重要的平面設計家、版式設計家、設計教育家,也是瑞士文字設計秩序理論與有機文字設計原則的倡導者。1914年3月艾米爾•魯德出生於瑞士蘇黎世市,15歲開始以排字學徒工的身份學習排版設計。1933年他進入瑞士蘇黎世藝術與工藝學校就讀,受到包浩斯和瑞士現代設計理念的影響極深。1947年與阿敏.霍夫曼(Armin Hofmann)共同創立了瑞士巴塞爾設計學院,他主要擔任版式設計的教學工作,他們以巴塞爾設計學院為教學實驗基地,大力倡導和摸索新的平面設計風格。
- May 25 Fri 2012 18:02
最有影響力的網站設計師-杰夫·齊曼(Jeffrey Zeldman)
最有影響力的網站設計師-杰夫·齊曼(Jeffrey Zeldman)
杰夫·齊曼(Jeffrey Zeldman)是最早一批Web設計師之一,之前他曾擔任藝術總監和廣告文案撰稿人。1995年,他開始建立最有影響力的個人網站,撰寫Web設計方面理論的經驗教程,該網站擁有廣泛的讀者。
- May 16 Wed 2012 20:51
烏爾姆設計學院重要創始人之一–馬克斯‧比爾(Max Bill)
烏爾姆設計學院重要創始人之一–馬克斯‧比爾(Max Bill)
馬克斯‧比爾(Max Bill,1908年12月22日 – 1994年12月9日) 生於瑞士,是一名建築師、 藝術家、雕塑家、畫家、字體設計師、工業設計師、平面設計師。他也是國際主義平面設計運動的先驅。
1927-28年在包浩斯學院就讀。師於約瑟夫‧阿爾伯斯、拉斯洛‧莫霍-納吉、保羅‧克利和瓦西里‧康定斯基,主要是在「自由藝術(free art)」領域,他們也都為設計基礎課程的教學作出了貢獻。
1929年回到瑞士蘇黎士,成立了工作室「bill-reklame」。
1936年,比爾採用並公開宣佈了「具體藝術」(concrete art)一詞,它首先是由提奧‧凡‧托伊斯堡作為對「抽象」一詞的修改而提出的。
1950年,比爾參與籌建德國二戰後最早的,也是最重要的設計學院—「烏爾姆設計學院」,這所學院以符號研究學而文明,同時也因為他持續的設計探索和在平面設計上的國際聲譽,因此被推選為學院的校長。這所學校在1968年關閉。但他的理性設計思想也逐步通過學院而廣泛影響,為國際主義平面設計風格奠定了重要的基礎。
- May 09 Wed 2012 16:03
埃及藝術簡述
埃及是人類藝術史中最早形成「風格」的文明之一,埃及象形文字的與中國象形文字一樣都是用來表示物體的繪畫,及表達思想的記號,也是表現聲音的一種符號源。埃及象形文字較中國的象形文字,更來得具像。
- May 04 Fri 2012 14:51
20世紀醒目的視覺藝術代表-凱斯·哈林(Keith Haring)
20世紀醒目的視覺藝術代表-凱斯 · 哈林(Keith Haring)
今天是美國著名的塗鴉藝術家凱斯 · 哈林的誕辰。Google的首頁也換成了具有塗鴉藝術風格的logo以紀念這位才華洋溢卻英年早逝的藝術家。
凱斯 · 哈林(Keith Haring,1958年5月4日-1990年2月16日),1980年代之美國街頭繪畫藝術家和社會運動者。凱斯的塗鴉工具不是噴漆而是粉筆,作品非常有特色,以虛構的線條來繪出空心人物或是動物。
他最早期的作品約於1980年創作,當時他在紐約地鐵的車站中,尋找黑色的海報待貼處,使用白色粉筆塗鴉,多為粗輪廓線,單色、空心的抽象人物、動物等圖案,他的作品經常猶如某種複雜花紋,伴隨各式圖案充滿整個構圖,往往沒有透視或寫實的肌理,但具有許多象徵性的情境,如吠叫的狗,跪趴著的小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