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設計史論 (70)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設計高度專業化和商業化

  美國工業設計的重要奠基人 引發 流線風格 出生於法國巴黎,19歲後移居美國。

lowway-head   

文章標籤

郭九設計育成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olor04-1.jpg 

文章標籤

郭九設計育成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olor03-1.jpg   

文章標籤

郭九設計育成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03 .jpg  

文章標籤

郭九設計育成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01.jpg 

文章標籤

郭九設計育成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生平年表 

1873
高更開始繪畫,並收藏印象派畫家作品。 高更早期的繪畫帶有實驗性,也很拘謹,令人聯想起在巴比松畫派﹝Barbizon School﹞影嚮下畢沙羅的作品。 

1880 年代早期
高更將筆觸放鬆、變寬 ,賦予畫面顫動的韻律特質,色彩仍很拘謹。他把顏色做塊面處理,自由地加重色澤的明亮感:例如以鮮亮的藍色畫陰影,以紅色畫屋頂,而使之自背景中突出。  

1888 年二月
他前往不列塔尼的阿凡橋,結識了貝納﹝Bernard﹞。貝納的一些觀念受到高更修正和潤飾,而形成今日為人所知的「綜合主義」﹝synthetism﹞運動的理論基礎。貝納排拒庫爾貝﹝Courbet﹞的寫實方式,主張拓展印象主義領域,乃朝著另一新的方向探索。貝納與高更雙雙尋求新的表現力量。他們主張藝術應具備有力、率直而普遍的相同象徵,以捨棄細節及特徵,並經過壓縮的感覺,強烈而集中地表現印象、觀念和經驗三者的綜合。高更於是走出了印象派畫家那種瑣碎的光影、固定短暫景象的意圖、以及對文學借喻的逃避。  

1889
他前往勒普底,在勒普底時,他的畫呈現最簡潔的形式,色彩強烈,背景簡化成節奏起伏的形態。此種現象可見於「黃色基督」﹝The Yellow Christ﹞。高更對於熱帶樂土的懷想,致使他於  

1891 年抵達大溪地,並停留至 1893 年。
該地的美與神秘,令他深深著迷。他非但捨不得離開,更去探尋那片原始、未開發的純真。他把「野蠻人」理想化,認為是受本能引導、接近自然的人,是真正創作的泉源。此時,高更已不再使用補色。他變得喜歡並用紅色與橘紅色、藍色與綠色、紫色與暗褐色,將靛藍當作黑色使用。儘管此時畫作在色調上比起他早期的作品來得陰沈些,但是在構圖上卻變得更為直接而大膽。這些作品同時具有壁畫的風格與份量。  

1901
前往馬貴斯群島。儘管一時極端的消極,高更卻在此段期間完成了他一些最活潑鮮明、最富想像力的作品。

  

作品賞析

 

 

戴無邊帽的男子 Man in a Toque

1875-77 46.67 x 38.42 cm

油彩.畫布 Oil on canvas

 

高更夫人  Mette Gauguin

 1878  115×80.5cm

油彩,畫布

 

自畫像  Self-Portrait

1885  65.2×54.3cm

油彩、畫布

 

悲慘者的自畫像
1889
Oil on wood
79.6 x 51.7 cm (31 3/8 x 20 3/8 in)
National Gallery of Art, Washington

  

黃色基督

1889

畫布,油畫

92 x 73 cm 諾克斯藝術館

 

靈魂
1892
Oil on burlap mounted on canvas
28 1/2 x 36 3/8 in. (72.4 x 92.4 cm)

  

我們從何處來?我們是誰?到何處去?
1897
Oil on canvas
54 3/4 x 147 1/2 in.

 

 

阿利斯康的景色,阿爾

1888    92×73cm

畫布,油彩

巴黎  奧塞美術館

 

 

 

佈道後的幻覺

1888  73×92cm

畫布,油彩

愛丁堡 

蘇格蘭國家美術館

 

午休  大溪地

1891~1892  87×116cm

畫布,油彩

 

 

 

戴芒果花的大溪地年輕姑娘

1899 畫布,油彩 94×72.2cm

紐約  大都會美術館

作品總覽

1876

維羅弗來的景色入選沙龍

1880

完成裸體習作

1881

完成室內阿莉奴˙高更

1884

完成穿晚禮服的的梅特˙高更

1885

完成曼陀鈴與花自畫像狄耶普附近港中之船

1887

完成熱帶植物

1888

完成亞爾的風景(阿里斯康)夜間咖啡店(紀奴夫人)天使與雅各的格鬥

1889

完成柵欄早安!高更先生美麗安琪兒黃色的基督

1891

完成海邊兩少女大溪地的山路馬利亞啊!我向你致敬

1892

創作諾亞˙諾亞獻給阿利奴手冊

完成大溪地裸女立像市場精靈在注視

1894

完成不列塔尼的水車

1896

完成美麗的女王在哥爾哥塔(自畫像)

1897

創作我們從何處來?完成永不再

1898

完成白馬祭典的準備

1902

開始執筆著述芳香的土地等。完成野人的故事

 

郭九設計育成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n      佛羅倫斯大教堂是義大利佛羅倫斯標誌性的建築,其高聳穹頂,雄偉壯觀為整個城市輪廓線的中心,也是義大利文藝復興建築的起點,顯現文藝復興建築的獨創風格。

 

 

n      佛羅倫斯大教堂又稱瑪麗亞教堂,文藝復興運動從義大利開始後席捲全歐,在建築上利用古代希臘羅馬神廟的形式創造出教堂新風格取代哥德式教堂。

 

n      佛羅倫斯建於西元前五十九年,是羅馬帝國連接羅馬和義大利北部的交通要道,從十三世紀末開始發達的毛紡織業和銀行業使佛羅倫斯成為西歐的經濟中心,也使佛羅倫斯成為文藝復興的搖籃。

 

 

n      一二九三年佛羅倫斯市內行會紛紛起義,貴族受到排斥,為了紀念平民鬥爭的勝利,政府當局決定興建一座大教堂設計案委託給著名建築師坎皮奧,市政當局寫給他的信中說:「您將建立人類技藝所能想像最宏偉最壯麗的大廈」。

 

n      大教堂的設計很有創造性,平面還是拉丁十字型,但東部卻是一個以穹頂為中心的集中式形體,穹頂為八邊形,最大直徑四十二點二公尺,但是主教堂大部分建造完成後,那八邊形的頂蓋卻蓋不起來,因為它不但直徑大,而且牆高已經達到五十公尺,工程困難,耽擱十幾年後布魯內列斯基獲得這項工程的委任,終於在一四三一年完成穹頂。

 

 

 

n      佛羅倫斯大教堂的平面為拉丁十字式,西部圍廊式的長方形會堂長八十多公尺,東部正中為八角形穹頂,在其東、南、北各有一個巨室,每個巨室又設有五個小禮拜堂,主教堂總高一百一十公尺,位居佛羅倫斯的中心成為這個都市的象徵,教堂的穹頂是布魯內列斯基的傑作,整個工程以魚骨結構的方式建成,有世界第三圓頂的稱號。

 

 

 

        

 

n      教堂外強由黑、綠、粉紅色條纹大理石砌成,穩重而典雅,外觀比例協調,色彩對比恰到好處,給人簡潔明快,穩重端莊的美感。

 

n      佛羅倫斯大教堂不只是以建築聞名,而且也是藏有許多文藝復興時期藝術珍品的博物館。收藏的珍品有多那泰羅的「先知者」雕像,「唱歌的天使」是戴拉.羅比亞的作品,還有狄.盤果的雕刻「聖母升天圖」。

 

n      教堂內陳列著各種繪畫,有許多畫家在此學習人體的透視畫法和各種姿勢,這些繪畫被稱為人體的百科全書。

 

n      和大教堂同樣有大理石外牆的,是喬托設計的八十五公尺高的鐘樓。它那哥德式的高拱頂窗戶,白色、粉色及綠色大理石的裝飾。登上鐘樓可飽覽佛羅倫斯市區風光。

 

郭九設計育成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秀拉  Georges Seurat

  

 

  

       左基.皮耶.秀拉George Pierre Seurat出身於巴黎一個資產階級家庭。1878 年,他考入了美術學校。在安格爾的弟子亨利.勒曼的指導下,他臨摹和學習了古典作家的作品,其中他特別尊敬弗蘭且斯卡。他開始對當時方興未艾的所有有關光和色的科學理論發生興趣。

 

    他在藝術上更加偏愛普維斯.德.夏畹的文藝復興前的古典主義,與米勒自然主義的觀念、德拉克洛瓦的色彩和表現形式上的自由、柯洛對周圍環境的敏感以及居斯塔夫.庫爾貝現實主義的有見地的觀察力。

 

 

女模特兒﹝Models

 

 

1888 年創作的此畫,是在秀拉的畫室裡完成。左邊牆上正掛著《大碗島上的星期日》,三位模特兒以正面、背面、側面排列著,前面不經意的散落一些靜物。但細究可發現秀拉在這畫作中,其實是極刻意的安排這畫室的一角,因側斜的空間感,與嚴謹的構圖,使畫面出現了一種穩定中的張力。

 

馬戲團The Circus

 

 

   1891年創作的「馬戲團」,是秀拉未完成的遺成。在 1880 年秀拉感受到巴黎多彩多姿的生活,其中馬戲團表演是當時熱門的觀賞焦點。在這幅作品中,秀拉不再只用點描與色彩的配合,而是增加了邊框的描繪,也使得這幅未完成的遺作,似乎多了秀拉追求個人風格突破的痕跡。

 

 

大碗島的星期日

Sunday Afternoon on the Island of la Grande Jatte

 

 

 

1884~1886年,這幅畫是新印象派的一個範本。秀拉為了製作這一幅巨作,花了兩年的時間,四百多幅的素描稿和顏色效果圖,為的是讓顏色更準確。在畫面上一共有四十個人物,每一個人物都是畫家經過很仔細的構圖而成。它們好像彼此沒有關係地擺在一起,但畫面上卻充滿著一種寧靜的秩序美。

 

騷動舞Chahut

 

 

1889~1890年,在這幅畫中,舞者手上揚、腳高舉、嘴洋溢著微笑。畫面中紅、黃、紫色的小點緊密排列,充分表現出巴黎夜生活那騷動喧囂的氣氛,整個場景展現出一股強烈的戲劇張力。而秀拉冷靜的特質,也使這封閉空間裡的熱鬧歡愉,透出一抹淡淡的哀愁。

 

擦粉的女人
Young Woman Powdering Herself

 

 

   1889~1890年,這幅畫描繪的是女模特兒馬德萊娜.克諾布洛克,從 1889 年起,她就和秀拉一起共同生活。在這幅畫中浮動著一種新的、輕淡的芳香而引人愉快的氣氛,否則很難解釋藝術家為什麼會畫這幅帶有某種諷刺味道的繪畫,如他描繪和突出某些他所厭惡的女人的特點:圓圓的臉盤兒、平庸的相貌,發達的胸部,不考究的衣服和蓬拙的頭髮。

 

     這種略帶滑稽味道的想法被畫面的左上角那像開著一扇窗戶的地方所證實﹝現在人們看到的是放著一隻花瓶的桌子之一角﹞,這裡原先畫的是一幅畫家的自畫像﹝這是秀拉畫的唯一一張自畫像﹞。毫無疑問,這不是一種署名的方式,而是含有諷刺意味地在思考著些什麼,並希望有一個新的選擇。

 

 

郭九設計育成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莫內 Claude Monet

1840 ~ 1926

  

  

法國

       人稱「印象派之父」的克勞德.莫內生於巴黎,他的童年是在一個名叫哈佛港的海邊渡過。莫內的父親開著一家小食品店,家中經濟並不富裕。莫內還在上小學時就已對繪畫產生興趣,十幾歲時已是當地有名的諷剌畫家。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中,莫內的幾幅作品被風景畫家布丹看見了,布丹很欣賞他,之後布丹成了莫內第一個學畫的老師。布丹經常帶著他出去畫風景,並且傳授他一些理念,布丹認為畫畫必須要到大自然去,只是關在家中作畫是畫不好的。布丹的一席話深深的影響著這位未來印象派大師的心靈。 


       西元1865年的沙龍展中,莫內第一次展出他的作品,而所展示的這兩幅大型海景一是「哈佛港岬角」(現存於德州,渥斯堡金伯爾藝術博物館),一是「哈佛港的燈塔」這兩幅風景畫在水面和天空的處理上很具特色,流利簡明的畫風深受布丹及戎金的影響,這些作品深受觀眾好評。莫內開始走出了勝利的第一步,第二年,莫內再一次得意於沙龍,他展出了一幅肖像畫「卡美伊」畫面上的美麗女子就是他後來的妻子。不過莫內這時期的作品還不能算是印象派作品,它們比較屬於寫實的。如果莫內繼續向方向發展,莫內或許不會有機會承受後來經歷的那些風險及痛苦,但他選擇了開創新路,這條新路就是要把大自然中的光與色搬上他的畫布呈現出來。不久之後,莫內畫了許多的戶外作品,特色在描繪外光。

 

 

一八四○年: 十一月十四日 出生於巴黎。

一八五五年:開始畫人物漫畫,以諷刺畫家出名。

一八五八年:認識畫家布丹,決定當一名真正的畫家。

一八六七年:(庭園中的女人)參加沙龍落選。生活貧窮潦倒。

一八六九年:得到雷諾瓦的經濟援助。

一八七○年:前往倫敦,參加第一屆法國美術家協會展覽。

一八七一年:父親逝世,看見日本浮世繪版畫,買下數幅

一八七二年:畫出《印象.日出》。

一八七四年:(印象.日出) 參加第一屆印象派畫展。

一八八三年:舉行個展。與雷諾瓦一起到法國南部訪問塞尚。

一八八四年:參加喬治.普迪畫廊舉行的第三屆國際美術展。

一八八五年:在普迪畫廊舉行個展。

一八八六年:參加第五屆國際美術展。

一八八九年:普迪畫廊舉行莫內、羅丹二人聯展。

一八九○年:著手畫《白楊木》、《麥草堆》連作。

一八九二年:畫《盧昂大教堂》連作。

一八九九年:開始描繪《睡蓮》連作。舉行莫內個人畫展。

一九○四年:柳埃爾畫廊展出莫內的「泰晤士河風景畫」三十

                    七幅。夏天在吉維尼畫《睡蓮》系列。

一九○九年:在柳埃爾畫廊展展出「睡蓮」四十二幅。

一九一一年:視力減弱,仍繼續「睡蓮」系列作品。

一九一六年:開始「睡蓮」大幅連作。

一九二一年:舉行回顧展。橘園的「睡蓮」連作捐贈給國家。

一九二二年:患白內障,仍繼續作畫。九月醫生禁止他再畫。

一九二三年:手術後動手修改橘園的「睡蓮」連作。

一九二六年: 十二月六日 在吉維尼逝世。

 

 

作品介紹

 

日出。印象

Impression, Sunrise1873

 

 

 

  •    當初這幅畫在參展之後,批評家L.勒瓦魯因此不無諷刺地杜撰出『印象派』這個名詞,給印象派正式冠上『印象』之名。他寫道:『印象,一點也沒錯。我還告訴自己,既然給我留下了印象,畫中必然會有什麼印象‧‧‧畫法是何等的隨意、何等的輕率,連糊牆壁的紙都要比那幅畫來的精美。』

 

日光下的盧昂主教堂

La Cathedrale de Rouen, Plein Soleil 1894

 

 

  • 1892 年 二月十二日 ,莫內在給朋友的信中寫道:「我已經可以搬入主教堂對面一幢空閒的公寓中。」此後他在盧昂度過了兩個月的時光。這期間,他開始了主教堂系列的創作:陽光照射在主教堂單調灰暗的正面牆壁上,所產生的強烈效果,激發他一連畫了三十幅同一主題的油畫。

 

  • 激發了莫內興趣的,並不是盧昂主教堂哥德式的建築本身,而是投射到主教堂正面牆壁上的光和影的跳動:石壁的本色是灰色,但在此系列中,卻呈現出色調矇矓的金色、褐色、青灰色或反差強烈的白色。

 

  • 這系列再現了教堂從清晨到黃昏的不同景象。畫家華沙羅被這些作品的獨創特色所震憾,他在給兒子的信中說:「我很遺憾你不能在莫內的畫展結束之前趕到這裡。他的主教堂將會散落在各處,而它們是應當被看成一個整體來觀賞的。」

 

蛙塘

La Grenouillere1869

 

  

  莫內認為,即使最暗的陰影也是由幾乎難以察覺的不同層次的光和顏色構成的。這種畫法向來被沙龍視為原始、粗俗。但莫內不想再去迎合傳統,他放棄了大型作品,轉而採用小幅的、更便於攜帶的畫布,這樣就可以在戶外用油彩創造瞬間的印象。這種技法要求單純的顏色:如蛙塘這幅畫背景中的樹用橄欖綠,人物用白色和藏青,他用纖細的筆觸簡單幾筆就可以爛熟地勾出輪廓。平塗的藍色和白色巧妙地融合在一起產生天空;褚色和藍色,藍色和黑色則表現水上的倒影。

 

 

1878 6 月 30 日,聖德尼街的節日
Fete Du 30 Juin 1878 Rue Saint-Denis
1878

 

 

       這時莫內主要關心的是傳達場景的整體效果,而不注重細部或刻畫某種社會背景。結構和色彩是最重要的。他改變了物體或人的通常顏色,以適應整個畫面的需要。雖然建築物或其他成分沒有清晰的輪廓,但作品中喧鬧的長街,兩旁掛滿在和風中飄揚的彩旗,仍給人一種完全合乎透視法的印象。

 

        在這幅作品中,一面旗幟上以散塗的筆觸寫下「法蘭西萬歲」幾個字。在街道上的人物只是一些簡單的直線、斜線和輕敷的小色塊,但它們卻共同構成了湧動起伏的熱鬧人潮。

 

 

坐在柳樹下的女人

Woman Seated under the Willows1878  

 

 

這幅畫充份表現莫內成熟的表現樣式,及印象主義的富於詩趣之本質。

 

  在製作這幅畫的 1880 年以前,由於莫內的繪畫樣式充份具有明確的形態,故本圖可以很容易地看出印象主義業已完成的表現效果。畫家希望捉住純現實的僅僅一瞬,這種性格反射在染遍一切物體的玫瑰色空氣之中,包括天空、樹木、房屋、及融入周圍風景的人物等。莫內使用清晰可辨的無數快速筆觸,覆蓋在塗底色的顏料之上,其目的不只在明示形體,也在於捕捉光的音響。

 

 

 

 

 

 

 

郭九設計育成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郭九設計育成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